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組織 > 道橋工程 > 正文
2012-09-28 16:40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工程概況
一、項目地點
××隧道為全線最長的隧道,進口位于××縣××村,出口位于××鄉(xiāng)××村。××合同段起訖里程樁號左線為ZKll0+270~ZKll2+840,長2570m;右線為YKll0+200~YKll2+825,長2625m.
二、地形地貌
隧址區(qū)位于恒山山脈西段,屬構造隆起上升區(qū),侵蝕和剝蝕作用強烈,地形破碎,山坡北陡南緩,植被少,山勢陡峻,屬中山區(qū),山高一般為1500~1800m,相對高差300~800m.溝梁大部呈北北西向展布,山梁較寬,溝谷多呈“V”形,溝底卵礫石堆積。
三、氣象
隧址區(qū)屬溫帶大陸型半干旱氣候,春冬期節(jié)多風寒冷,夏秋季節(jié)雨量集中。年平均氣溫15.4℃,最高月平均氣溫22.9℃(七月),最低月平均氣溫-8.5℃(一月),極端最高氣溫38.9℃(1961年6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24.5℃(1971年12月21日);年平均降水量445.6mm,年內分布極不均勻,七、八兩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5%,最大年降水量673mm(1959年),最小年降水量219.3mm;年均蒸發(fā)量1817.4mm;年平均地面溫度10.9℃:年均風速2.6m/s,最大風速20m/s(1976年12月17日);無霜期172d.
根據代縣和朔州氣象臺觀測資料,隧道進口最大凍結深度130~150cm,隧道出口最大凍結深度98~120cm.
四、工程地質條件
。ㄒ唬┑貙訋r性
隧址區(qū)內廣泛出露上太古界五臺群會崗庫組和店房臺片麻巖組以
及下古生界地層,五臺期中酸性侵入巖余崗腦片麻巖組及呂梁期變質輝綠巖,輝綠巖墻分布其中。新塵界上更新統(tǒng)和全新統(tǒng)沿山前及溝谷零星分布。
太古界五臺群金崗庫組巖性主要為斜長角閃巖、含榴斜長角閃巖夾含榴角閃黑云變粒巖及兩層磁鐵石英巖和一層較穩(wěn)定的含榴藍晶二云斜長片麻巖。店房臺片麻巖組為一套中細粒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夾黑云變粒巖及斜長角閃巖。為隧道穿越的主要地層。
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饅頭組~三山子組地層巖性依次為白云質泥巖、粉砂質泥巖、頁巖、鮞;?guī)r夾生物碎屑灰?guī)r及薄層狀灰?guī)r、泥晶灰?guī)r、礫屑灰?guī)r、含燧石結核細晶灰?guī)r夾白云質泥灰?guī)r。饅頭組地層為隧道穿越的主要地層。
新生界地層零星分布于山前及溝谷地帶,出露地層有上更新統(tǒng)亞砂土~亞黏土和全新統(tǒng)沖、洪積砂、礫、卵石地層。
隧址區(qū)內的巖漿巖主要為侵入巖,巖性為五臺中期中酸性侵入巖金崗腦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和變質偉晶巖脈,呂梁早期變質花崗巖和變質輝綠巖脈、呂梁晚期輝綠巖墻和偉晶巖脈。
……
詳情請下載附件:新廣武至原平高速公路某標段隧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