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費根堡姆把產品質量預防和鑒定活動的費用同產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損失一起加以考慮,首次提出了質量成本的概念。繼費根堡姆之后,朱蘭等美國質量管理專家又相繼提出“礦中黃金”和“水中冰山”等有關質量成本的理念。此后,很快在發(fā)達國家開始了質量成本管理活動。
(一)質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質量成本是指為確保和保證滿意的質量而導致的費用以及沒有獲得滿意的質量而導致的有形的和無形的損失。
組織可以按照自己的準則對質量成本進行分類,某些損失,如信譽損失等,難以定量,但很重要。
。ǘ┵|量成本分類
1.PAF分類
PAF分類即按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和故障(損失)成本分類。
有時還須考慮外部活動成本:為提供滿足顧客要求的客觀證據所支付的費用(質量保證)。
2.符合性分類
。ㄈ┵|量成本模型
質量成本和質量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這就是質量成本特性曲線基本模型。
隨著預防成本、鑒定成本的增加,損失成本隨之下降。因此,圖中總會存在一個最佳區(qū)域,在這區(qū)域內總質量成本最低,但考慮到諸如信譽、安全性等問題,在作經費預算時,希望能適當增加預防成本。如果通過論證,確信某一質量保證活動的實施能為企業(yè)帶來效益,那么應適當增加鑒定成本。事實表明,用于分析、控制和減少質量損失的費用能在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增強競爭能力等方面,得到更有利的補償,所以有效的質量管理能夠為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做出貢獻。圖1.4-3顯示了傳統(tǒng)質量改進的成本觀念。在質量改進時,要找出損失成本(內部+外部)與預防成本之和的總質量成本,要趨于質量成本最低,才是適宜的質量水平。
。ㄋ模┵|量成本管理
。1)確定過程,初步用成本評估,針對高成本或無附加值的工作,從小范圍著手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耗力和耗財的過程為研究重點;
。2)確定步驟,列出每個步驟或功能的流程圖和程序,確定目標和時間;
。3)確定質量成本項目,每個生產和質量成本,以及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成本;
。4)核算質量成本,從人工費、管理費等著手采用資源法或單位成本法核算質量成本;
。5)編制質量成本報告,測量出質量成本及其對構成比例和與銷售額、利潤等相關經濟指標的關系的分析,對整體情況做出判斷,并根據有效性來確定過程改進區(qū)域等。
。ㄎ澹┵|量成本分析
1.結構比
在進行質量成本分析時經常會使用質量成本的結構比例指標:
2.相關比
有時,也經常用質量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來反映質量成本水平。即:
質量成本占銷售額比例
質量成本
銷售額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