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工程管理 > 正文

探析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的施工質量監(jiān)理

2008-11-28 14:52    【  【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由于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與其它板梁相比較在某些方面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所以在高等級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著重闡述了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的施工質量監(jiān)理。

  關鍵詞:后張法    預應力    質量監(jiān)理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與過去普遍采用的預應力T型梁相比,有高度小、自重輕、剛度好、安裝安全等優(yōu)點;較先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有跨度大、經(jīng)濟適用的優(yōu)勢;較其它現(xiàn)澆板梁有施工投入小、施工方便的好處。因此,隨著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在公路橋梁建設中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本文將對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的施工質量監(jiān)理著重進行闡述。

  1、材料、張拉設備的監(jiān)理

  1.1 進場使用的預應力筋應分批驗收,除檢查其質量保證書、規(guī)格及外觀外,還應按規(guī)定頻率抽查其表面質量、尺寸和力學性能,不合格的不得進場使用。預應力材料必須保持清潔,長時間存放必須進行定期外觀檢查;在搬運和存放過程中,應妥善保護,避免機械損傷、沾污和有害銹蝕。

  1.2 采用的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出具出廠合格證,并核查錨固性能、類別、型號及規(guī)格等,并按規(guī)定抽查其外觀和硬度,必要時進行靜載錨固性能試驗。

  1.3 張拉機具應與錨具配套使用。在進場使用前,千斤頂和壓力表應進行校驗,以確保張拉力與壓力表讀數(shù)之間的正常關系曲線。千斤頂?shù)膹埨εc行程應滿足施工需要,壓力泵的油壓量程要滿足張拉力的需要。

  2、后張法預應力筋孔道預留的監(jiān)理

  2.1 預應力孔道的形成應符合設計要求,若設計無要求時,則采用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的形式。預應力筋的孔道,可選用預埋金屬螺旋管(波紋管)法、膠管抽芯法、鋼管抽芯法等。管道的內橫截面積至少應是預應力筋凈截面積的二倍。

  2.2 制孔管應有足夠的強度,以防止管壁變形;管節(jié)連接應平順,相臨制孔管的接頭要錯開;管道安裝位置要準確,應采用定位鋼筋固定安裝,定位鋼筋的間距:鋼管不大于1m,金屬螺旋管不大于0.8m,膠管不大于0.5m,曲線管道應適當加密。

  2.3 采用抽芯法制孔時,當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抽芯時間應通過實驗確定,一般以其強度達0.4~0.8MPa時為宜,抽拔時不應損傷結構混凝土。若發(fā)現(xiàn)孔道堵塞或有殘留物或與鄰孔有串通,則應及時進行處理。采用膠管抽芯法時,膠管內應插入芯棒,以增加剛度和控制其位置;采用鋼管抽芯法時,鋼管表面應光滑,焊接接頭應平順。結構混凝土澆筑完后,應定時轉動鋼管,防止鋼管與混凝土粘結。管道安裝完畢后,應防止水和其他雜物進入。

  2.4 孔道錨固端的預埋鋼墊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

  2.5 預留的孔道均應設置壓漿孔,在最高點設置排氣孔,在最低點設排水孔。壓漿管、排氣管和排水管應是內徑不小于20mm的標準管,與管道之間的連接應采用金屬或塑料扣件,長度應足以引出結構物外。

  3、張拉應力的監(jiān)理:

  3.1 預應力筋張拉方法和控制應力應符合設計要求。如需超張拉,在任何情況下其最大超張拉應力或計入錨圈口預應力損失時,可比設計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設計規(guī)定的最大張拉控制應力。

  3.2 預應力筋采用應力控制張拉時,應以伸長值進行校核,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差值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規(guī)定時應控制在6%以內,否則應暫停張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調整后,方可繼續(xù)張拉。

  3.3 預應力筋張拉前,應先調整到初應力σ0(宜為張拉控制應力的10%~15%),伸長值應從初應力時開始量測。實際伸長值除量測的伸長值(從初應力至最大張拉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以外,必須加上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可采用相鄰級的伸長值)。

延伸閱讀:探析 后張法 預應力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